
回向一词,在佛教界时常提到,熟悉异常,每个佛教徒都会用它,但其 究竟含义与道理如何?恐怕许多人未能尽然了知,甚或有所误解。末学仅以一己 浅知,略加探讨,不对之处,尚祈赐正!
回向之目的,在于「利他」
我们通常在日常修持中或法会时,都会有「回向」之过程,是用自己之意念,将 修持、行善或法会所获之功德,回向给一个特定的人、事或一切众生等等,希望 他们能由此获得利益,离苦得乐。其目的是以利他为主的。这也是多数佛教徒所 了解的「回向」。
回向之基础,在于「因果」
我们都知道,佛法中最重要的一条定律就是「因果」律,一切万有都属「因缘法」, 「回向」也不例外,若要澈底探讨,则是非常深奥的。
从物质世界的现象中,我们比较容易看到世间万物运行的法则,譬如说,在太空 中,没有地心引力的牵制,我们抛出一物,该物会运行一个圆圈,力尽之后,又 会回转回来。再观更大一些,日月星辰以及星系宇宙,都是呈现回旋式的运行现 象,由一点出发,经若干历程后,又回到原点,周而复始,永无休止。佛经也告 诉我们,物质世界的四大,也都在成、住、坏、空的循环着,循环也就是圆圈式 的回旋。
物质世界的现象比较显而易见,然精神世界,虽然无形又难以勘察,但其法则, 又何尝不是如此。「因果」就是回旋,由「因」出发,经过若干历程,回转回来, 就成为「果」,无论任何一个动作或念头,善行、无记或恶业,都会形成其「因」, 而这个「因」就会兜出去一个圈子,最后又回返到自身,形成「果报」,所谓「善 有善报,恶有恶报」,就是这个道理。至于这个圈子会兜多大多久?则要看该项 业力的成因与动力而异,一般凡夫是没有能力去洞悉与了解的。
因此,任何善行功德,即使不去刻意「回向」,它也会随其因果的自然轨道而回 旋,最终还是回到自己身上。「回向」的道理,是在其自然的回旋之基础上,用 意志力加诸其上,加一把力,令其走向某个特定的目标,固定其回旋的方向,到 达预期锁定的对象后,令其受益,最后它又会自然的继续回旋到自己身上来,这 是自然法则,而不是你要不要的问题。
回向之动力在于功德与定力
为什么「回向」有时效果显见,有时则否,而且亦因人而异,是何道理?功德有 大有小,大的善行或精进的修持,其功德就愈大,其所及的范围与影响也愈大。而「回向」之功效除「功德力」之考量外,还要看「回向」者的诚意与定力如何 而定,一念至诚而定力深厚者,就能将此功德送达既远又广的地方,普及诸多众 生。因此,一般法会回向超度时,都要恳请有道之修持者行之,就是这个道理, 否则,功德就难以如期送达特定之目标,不能令其获得利益,可能反而会造成众 生的怨气,转成了另一股恶业,收了相反的效果,也未可知。
故「回向」之先决条件,首先是要有相当累积的「功德」,再来还须配合相当的 诚意与定力,至诚就是定力的基础。没有功德,拿什么来回向?没有至诚与定力, 也无力量送达功德。
佛菩萨善恶不沾,永远回向
佛菩萨之心境,时时都是清净无染的,不仅恶业不沾,善业功德也一概不要,所 有的功德统统都回向给众生,功德一旦回转回来,再回向出去,一转回来立即又 弹了出去,有如滚雪球一般,越滚越大,形成一股无比的力量。由此看来,佛菩 萨之所以有如此宏伟无边的愿力显现,这应该是其主因之一。
当然,有些人也会发愿说,不要所有的功德,统统回向出去。此番心愿固然很伟 大,但事实上能否做到,却是个大问题。如果此心能同佛菩萨一样地,时时无住 无着,清净不染,自然恶业、功德一概不沾,就能做到令功德永远回向出去,利 益众生。如果做不到如此,愿望虽大,恐怕也难以如愿以偿的了。
回向的道理基于「因果」,实际上,任何万有之事物,又何尝能脱离「因果」?生死、业报、轮回等等均离不开因果之范畴,只是其在现象上之显现不同而已。文/ 胡松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