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常识 | 三种善知识
发布时间:2021-06-23 05:16:19 | 来源:就吃素














善知识为三:

(1)教导   (2)同参   (3)外护



图片


1

教导善知识


教导是上辈对下而言。善知识也就是师父(老师),古德云:「要问灵山路,需问过来人」。善知识所教的,是他以前走过的路,决不会错,而且直截了当。


善知识用甘露法水灌注众生的慧命。以佛法的精神来教导我们待人处事,令我们如何去断烦恼、离苦得乐。


教导善知识,是我们的好老师,难遭难逢,要好好的恭敬、亲近。


2

同参善知识


就是指同学、同伴、朋友之间的相处,所讲三人同行,必有我师,同侣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命运,所以孟母三迁居所,就是这个道理。


在《佛说孛抄经》里,将朋友分成四种用四个比喻:


①.如花:是酒肉朋友,只会锦上添花,不会雪中送炭,不是真心的朋友。


②.如称(秤):凡事都计较,你有名、有利、有地位时,他就想接近你,想利用你时,他就出现,没有真心,一朝你有困难时,他就离去。


③.如山:只管高攀,你有权有势,他就来依附,不讲原则,不分黑白,见风使舵。


④.如地:地是平等的、坚牢的,可容纳万物,不分贵贱,如是脚踏实地的朋友,无论你在顺逆贫富的境地,他都不会离弃,这实是善友。如果找到了好的同参伴侣,是有互相勉励,互相促进的作用,所谓遇良师难,找善友更难,遇到了便要惜缘,知缘续缘。


3

外护善知识


佛门里有云:「法轮未转,食轮先转」。很多有成就的人,背后都需「外护善知识」的护持。如人用功办道,日常所需衣食住行都要靠外护善知识成就,而且很多佛教慈善或弘法等事业,都需外护去协助。每一件事,都要众缘和合,才可成办。


图片


文字 |《佛教仪规入门》

图文转自 南华禅寺

提示:您可以通过浏览器菜单选择“文件 → 打印 → 另存为 PDF”来保存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