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中有一句很精辟的话:“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之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之所以倾颓也。”国家兴盛也好、衰败也好,都有其原因。总结历史规律,国家盛衰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君主喜欢听信小人阿谀奉承、谄媚巴结的话,还是喜欢听批评、指责的话,以及犯颜直谏、直言不讳的话。《群书治要·文子》中总结道:“国之将亡也,必先恶忠臣之语。”将亡之国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厌恶忠臣的犯颜直谏,听不进忠臣的规劝。
“乐简慢而轻百姓”,喜欢傲慢,以傲慢为乐,还轻视百姓。《孟子》中说:“人必先自侮,而后人侮之。”为什么别人会侮辱自己?一定是人自己先侮辱了自己,然后才会受到别人的侮辱。《春秋左传》记载,鲁宣公二年,郑国攻打宋国,宋国的华元率兵迎战。在开战之前,华元宰羊犒赏将士,却没有分给他的车夫羊斟。他觉得羊斟只是一个车夫而已,就怠慢了羊斟。等到作战的时候,车夫羊斟说:“前日分发羊肉的时候,是由你来做主,今天战车进退的情况是由我来做主。”于是,羊斟就故意把华元乘的战车赶进了敌阵,结果宋军大败。这就是因为没有尊敬别人,对人心存侮慢而招致的惨败。
要学恭敬,必须首先克服傲慢。《礼记·曲礼》开篇就说“毋不敬”,告诉我们要对一切人恭敬。在《易经》中共有六十四卦,每一卦的爻辞都有凶有吉。但是在六十四卦中,只有一卦六爻皆吉,这一卦就是谦卦。谦卦被称为地山谦,高山本来是在平地之上的,但在谦卦之中,高山是居于平地之下的。如果一个人虽然才华横溢、有权有势,但还是自卑而尊人,那么无论是上是下,都会对他恭敬,更不会嫉妒他。
谦卦和别的卦不同的地方,就是别的卦在各爻变动的时候,或吉或凶,或有悔吝,但是谦卦六爻,无论如何变动,只有吉利。追其原因,就是一个“谦”字。谦卦,是艮下坤上,艮为山,坤为地。山比地高很多,但是这个山很谦虚,愿意居于平地之下,而不是高高在上。比之于人事,就是不居功自傲,不过分显露自己的才华,能够谦退自己,推崇他人,这样就能成就谦德,万事亨通。所以,文王《系辞》说:“谦,亨,君子有终。”
谦卦虽好,却不易学,大部分人都想居于人上,接受别人的崇拜,这与谦卦的意思恰好相反。因此,学谦必须要探讨义理。伏羲氏画卦的时候,特别发明两个简单的符号,象征着阴阳两仪,然后以此画成八卦,以及六十四卦,包罗了宇宙万有、千变万化。在万有变化之中,有差异相,也有共同相。以差异相而论,万物形状各异,绝对找不到两个完全相同的人、事、物,这叫差异相。但是以共同相而论,万物同具五行、同有生灭,一律平等。《毛诗·小雅·节南山》中说:“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南山虽然高峻,但是与平地同样是由土石等物聚合而成;师尹虽然显盛,但是与平民同样有生有灭。由此观察,高山下于平地,并不是伏羲故作玄虚,而是自然平等的现象。看清楚这种现象,再读孔子的《象传》,“谦谦君子,卑以自牧”,谦德便能油然而生。《诗经》中这句话,确实比喻得很形象。山虽然高峻,但是它也和平地一样,都是由土石和合而成的。明白这个道理,谦虚的感觉就自然而然地生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