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成熟的爱,
因为我需要你,所以我爱你。
而成熟的爱,
因为我爱你,所以我需要你。
——心理学家 艾瑞克·弗洛姆
01我们所执着的爱情里不一定有爱的成分
02转化关系中的惯性模式
亲密关系其实是为了帮助我们改变习气,放下强悍的意志力和自以为是的倾向,学习在精神修为上下工夫,面对内心的根本焦虑,不把它投射出来变成一种索取和掌控,而这是终身都得努力的实修功课。否则,我们很难建立我们梦寐以求的真爱。
如果我们可以在这些环节上下很深的工夫,亲密伴侣就会变成“道友”——修行的道友。道友不是道貌岸然的友人,而是没有任何防范之心,真正信赖放松的知己。
每个人都有这种身为孤岛的感觉,除非你今天是开悟者,否则一定会意识到生命之间无法拉拢的距离。灵魂锁在肉体中制造出了孤立感。我们的肉体就像一座狭小的监狱,把灵魂锁住而造成了你是你、我是我的错觉。
但是,人一旦可以安住在内心最惧怕的感受,和不愿经验的现象上,就可以慢慢地学会松静自然。随之,灵魂的“本觉”自然能消融肉体的阻塞感和坚实的错觉,而逐渐向外部扩张,扩张到屋子里其他的生命之中,甚至扩张到屋子外面,最后变得无有边界。
肯 · 威尔伯在《一味》中曾经引用过拉马那 · 马哈希的导入实相法,他说:
你的真我不是你的身体,不是你的房子,也不是天地,他是把身体、房子和天地都包容进来的觉知本身。
02
成熟的人,才有成熟的爱
我们自己这个主体,这个小我,永远都是孤独无依的。但开悟者会发现,主体的存在原来只是个幻象,这时,知觉便开始无限地扩张,把所有的客体都包容进来,从而打破了主客对立的二元性,于是存在,就变成无量无边了。
当主客二元对立消融的那一刹那,人才能体悟到什么是本自具足的圆满和安全。
要进入这样的境界,势必要穿越我们内在最深的恐惧和阴影,也即所谓“灵魂暗夜”的经验。
所以,关系就是修行。说穿了,人有一百个关系,最终只是在这一百个人身上看到了不同的自己罢了。 最后你会发现,一切都只是自己跟自己的关系。然而,我们却有机会,在这一场又一场的自恋大戏中,学会爱与谦和,发展出最丰富的人性与神性。
01你是否愿意放下自我,倾听对方
亲密关系中,男人不喜欢沟通,这是因为男人害怕受到控制,丧失他的自主权;而女人常常“过度沟通”,因为女人害怕失去关系的连接感。这两种沟通的模式都会导致亲密感的消失。
心灵的训练都是为了建立自我觉察。觉知,而这个觉知的背后需要有一定心理学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再加上觉知的正面训练。
女性正是害怕面对这种孤独和被孤立、被遗忘的状态而“过度沟通”,所以我们要带着觉知去突破这样的状态。
男性也要带着觉知,清醒地看到,当我们排斥女人咄咄逼人的表达方式时,其实对方只是太渴望两个人能建立真正的亲密关系。
在亲密关系里,我们必须要练习放下自己顽固的运作模式,以对方的起心动念的动机来看事物,但是大部分的人在聆听别人讲话的时候其实是不懂得倾听话中之话,以及话语背后最深层的动机的。
我们几乎听到的都只是表面的这些说辞,所以我们看不到背后的真相,于是,我们也就无法产生洞见,无法因洞见而产生理解,因理解而产生同理心,而丧失同理心之后,一定会在“权力争夺”的过程中延续非常长的时间。
02 关系中的权力争夺
几乎每一份亲密关系都有一个权力争夺的阶段,这个阶段通常是五至七年,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七年之痒”。但也有很多伴侣,一辈子都生活在权力争夺中,永远都在强调我的重要性,我的正确度,然后否定对方、打压对方、排斥对方。
这样的一种相互敌视的状态,直至他们去世的时候都没有解决。如果不能突破这个过程,我们就无法真正付出守忠的承诺。
婚姻关系是需要被视为一份信仰的,亲密关系就是信仰。如果我们不能把它当成信仰来看待,在内心宣誓我要付出永久的承诺,我们就会在权力争夺期度不过的时候产生三心二意的选择,逃避一份关系带给我们的挑战。
03突破关系中的预期和投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