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种“证悟的传递”,只发生在成就上师和最上根器弟子之间
发布时间:2021-05-11 14:34:52 | 来源:就吃素

图片

大 圆 满 | 七 宝 藏




开启心中的宝藏







图片

———  悲愿无尽  ———


多智钦·仁增·丹比尼玛仁波切唯一化身

将继续利益一切有缘众生

——————————————点 击 ↑ 链 接


图片图片

点击上方音频播放



图片


过去在印度和西藏,有不同的修持佛法的方式。


第一种侧重于学习、思维佛法的见地,这是佛学院采用的方式。


僧尼们在佛学院里面学习佛教经续、论典,也学习其它知识。他们要花很长时间,经年累月地强化学习。他们通过听闻、思维、修持,成办自己的利益;通过讲解、辩论和著述,成办他人的利益。最终他们成为学问渊博、戒律清净、具有慈悲心的人,能成办自、他二利的人。对于他们而言,闻、思、修是他们治学、持戒和贤善人格的基础,也是他们能够讲解、辩论、著述的基础。这是一种修持佛法的方式。


图片


第二种方式是从具格上师那里领受窍诀指导,然后加以实修。


这就不仅限于出家僧尼,而是在家居士也可以选择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适用于那些真心想要修持佛法,但是没有时间对佛法理论进行太多闻、思的人。他们想接受教法,然后立刻付诸实修。


传统上,这种修持的地点通常是在僻静的山林中,具格上师的隐修处。出家人、在家人等四众弟子寻访到上师之后,聚集在他身边。上师给予教授,弟子据之实修。比如,上师先教导转心四法,人身多么宝贵、多么难得,然后说“现在去禅修吧”。


弟子们就各自去禅修这个内容,可能连续好几周都只禅修这一个内容,直到获得定解之后再回到上师身边。然后上师教导“一切无常”,弟子们再思维、禅修这个内容;之后教导业果不虚、轮回过患。这些内容可能要用上几个月的时间专注修持。


然后上师说,好了,现在教授慈悲心和菩提心。弟子们接受教导之后再去修持慈悲心和菩提心。然后上师教导前行,皈依、发菩提心等等。


弟子修完前行之后,就可以接受以某位本尊为修持对象的灌顶。接下来就是本尊的修持了,这一步非常重要,非常有帮助。


弟子在做每一次修持时都要以三殊胜摄持:前行殊胜,即皈依和发菩提心;正行殊胜,比如修持生起次第和圆满次第;结行殊胜,即回向和发愿。


像这样循序渐进地接受窍诀教导,一步步地次第修持,直到个人真正体会到改变或转化,这就是第二种修持方式。


图片



第三种方式称为“证悟的传递”,这只能发生在成就的上师和最上根器的弟子之间。


机缘成熟时,上师会使用某种方法为弟子指出心性。灌顶是一种方法,教导续部经典是另一种方法,给予窍诀引导是第三种方法。也有可能根本无需言语,上师只是一个示意,弟子就能认知心性。甚至连示意都不用,一位真正了悟的上师可以通过把自己的智慧心“指向”弟子的心而令他得到与上师同等的了悟。不只是认知到心性,而是在一瞬间就能完成“认知、增上、稳定”这三个阶段。那是非常、非常罕见的情况,但那是可能的。


那洛巴是一位无比博学的大学者,是那烂陀大学顶尖的班智达,但是帝洛巴已经得到了证悟。那洛巴多次得到空行母的预言,说他如果想要在此生得到证悟,就必须得到帝洛巴的教导。如果他这样做,就能得到真实、无上的证悟。尽管那洛巴非常博学,而且也得到了一定的成就,他还是去找他的上师帝洛巴。


他在帝洛巴身边遭受了大大小小许多苦难,最后,帝洛巴用拖鞋——那时候都是木头做的——用力敲他的脑袋,几乎把他打昏过去。就在那一刻,就在那个当下,师徒二人的证悟成为一体,那洛巴得到了和帝洛巴完全一样的证悟。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这需要什么条件呢?这是因为那洛巴在帝洛巴手下做了很多积资净障的事情。从世俗的角度看,他做了很多毫无意义的事——你们可以去读一下他的传记,看看他做了哪些事。他经受了很多苦行,但是最终他得到了和上师同等的证悟。





图片

生生世世不离师   恒时享用胜法乐

圆满地道功德已    唯愿速得金刚持



图片

图片

———  未成菩提果 • 先结众生缘  ———

图片

点击“↑上图”进入大如香堂微店




图片

                                

图片

 延 伸 阅 读图片第四世多智钦•仁增•丹比尼玛仁波切简传第四世多智钦·仁增·丹比尼玛仁波切已融入法界
第五世多智钦•仁增•吉美多杰华桑仁波切坐床盛典多智钦法王的唯一化身 将继续利益一切有缘众生第四世多智钦法王留下的灵骨舍利大恩上师亲自操持第四世多智钦法王圆寂法会图片
申明: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图片

提示:您可以通过浏览器菜单选择“文件 → 打印 → 另存为 PDF”来保存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