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性任运自成坛城之理
发布时间:2021-04-17 16:07:14 | 来源:就吃素

图片






第2课

② 自性任运自成坛城之理

图片



心的光明自性即是任运自成的坛城,修道之前先以见解来抉择此理。

。。。

丙一、以见解抉择基位自性任运自成坛城:


以下进行详细抉择:


首先,以见解来抉择自性任运自成的坛城。什么是任运自成的坛城呢?是心的本性光明,任运自成。心的本性明空双运、远离边戏但又并非断灭,其光明自性是怎么样的呢?


《秘密藏》:“哎玛吙!金刚蕴支分,称五圆满佛,三有本正觉,一切蕴界处,菩提心坛城。”


“《秘密藏》”:《秘密藏》续中曰。


“哎玛吙!”:稀有啊!


“金刚蕴支分”:这里金刚蕴中的“蕴”指我们的色、受、想、行、识五蕴。


“称五圆满佛”:五蕴的本基是什么?


众生在心相续迷乱的时候,出现了色、受、想、行、识的三界轮回中的种种现相。


当没有在心的本性上迷乱、没有在心性起现时产生二取、没有以分别心分辨,而直接住在心的本性上,所显现出来五蕴的本质是五方佛——毗卢遮那佛、阿弥陀佛、不空成就佛、宝生佛、不动佛,一共如是五种性。


“三有本正觉”:五种性从心性光明中散射出来的光明,就像太阳一样,太阳本身是任运圆满光明的自性,当散射出来之后变成了光线;或者如同大海,大海本身是一位一体的水的本基,散射出来后变成了波浪;同样的,心的自性具足了五种智慧,在五方佛的圆满坛城里,当心的妙力起现,出现分别、散射的时候,如果心不能认识自己的本性,一切就展现成了色、受、想、行、识的五蕴,再依托于五蕴的作用,进而产生我执,就会流转轮回。


图片


金刚蕴的分支即五蕴,其本质就是圆满的佛陀,心的本性即是光明,光明起现的力量本来就是五方佛,心的普贤如来上面起现五方佛的眷属,但是因为心迷乱分别,而出现了五蕴,执五蕴为我,而流转三界。流转在三界中的众生,地狱的众生看见山会视为火山,旁生看见山会视为草山,天人看见山是珍宝山……等等,这些都是迷乱的结果,都是由于心不能够去认识它的本性,产生二取之后则出现三界轮回的种种现相。


总之,心的本性是佛,五蕴本来是五方佛,明空无别的这个心其本质是普贤如来,但因为心不能认识自身便变成了五蕴,出现了三界的轮转。


欲界、色界、无色界的本质是什么?三界的本质乃是佛陀的刹土,五蕴展现的一切本来就是佛陀。


那么三界与佛刹的分别是由什么导致的?这是观待心的本基、觉性的本基有否出现迷乱。


当觉性在其本基上面没有迷乱,安住在其本体上面的时候,这一切就是本来解脱、自然解脱的佛的圆满坛城,光明的自性任运自成。


当觉性的本基出现迷乱的时候,所有的觉性都成为轮回的基,由是产生二取,二取耽著出现五蕴,再抉择五蕴为我之后,三界轮回就产生了。


五蕴本来就是圆满的佛陀,三界本来就是圆满的佛陀的刹土。


图片


“一切蕴界处,菩提心坛城”:抉择完了五蕴,我们来观察界,界是什么呢?眼、耳、鼻、舌、身、意的六根,缘取色、声、香、味、触、法的六境,然后产生的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六识,根境识三类一共十八界。眼、耳、鼻、舌、身、意又称为内六处,色、声、香、味、触、法为外六处,合称十二处。


无论蕴、界还是处,这所有一切的本质都是菩提心的坛城。


蕴、界、处乃是迷乱所产生的分别,由分别产生了耽著,由于耽著分别生出轮回的基础,由此便开始没有意义地漂泊轮回。因此漂泊轮回中的漂泊者乃是迷乱导致了漂泊。


而心的自性从来没有去漂泊流转过,心的本性光明之觉性从来没有流转过。心的本性如来藏乃是菩提心的坛城。


把蕴、界、处作为菩提心的坛城,是因为蕴、界、处只是迷乱,其本体从来没有产生过。当没有认识现前迷乱的果时才产生了蕴、界、处等一切流转的虚幻现象,当认识的时候就从来没有流转,迷乱流转从来没有真实地存在过。

图片图片

提示:您可以通过浏览器菜单选择“文件 → 打印 → 另存为 PDF”来保存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