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做善事,就能功过相抵?因果可没那么简单!
发布时间:2021-04-16 03:15:03 | 来源:就吃素

图片

特别提示:本文转载自:上海玉佛禅寺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这句话既是在说

人生在世,犯错是情有可原的

但同时也说明

只要我们尚未成贤成圣

就一定会造作恶业

图片

所谓“因果报应,丝毫不爽”

有恶业就一定会受苦果

很多人努力行善、做功德

希望以此抵消罪业

但这只是我们的一厢情愿

功过是不能相抵的

那该如何是好?


今天,就让我们一同了解

如何正确对治恶业,改变命运


图片



 因果的规律 




首先,业决定一切。


无论宇宙的成住坏空,还是个人的穷通祸福,背后都是业在推动和决定。


造善业,一定得乐果;造恶业,一定感苦果。善恶业,如同种子,会各自感果,不会丝毫错乱,也无法相互抵消。

图片

其次,业不作不得。


如果身语意没有造某种业,那自然不会得到相应的苦乐果报。


因此,若是遭受违缘、逆境,必定是因为过去造作过相应恶业,怨不得他人。


若同样的付出,别人得到回报,而自己没有,也不用妒忌,必定是前世没有种过相应的善业,或因缘还未成熟。


第三,业作已不失。


只要身语意造作了某种业,且未加对治,那么即便经过百千万劫,只要遇到适合的缘,一定会感果报。


因此,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第四,业是缘起的。


业不是固定不变的。由业感果的过程,需要缘的推动。因缘不同,感得的果也会不同。


因此,业是可以通过正确的方法去对治、改变的,不必怀有宿命论的悲观、消沉。

图片

通过了解因果基本规律,我们需要建立的一种认识就是:


因果面前,人人平等,自作自受;

身语意业,谨慎防护,切莫侥幸;

已造之业,积极对治,切勿放任。


图片



 忏悔得清净 




对于未造之业,可以谨慎防护。但是对于已经造作的,尤其是自己没有意识到的,或早已忘却的恶业,该怎么办?


诸佛菩萨为我们开示的“忏悔法门”,便是一副最好的良方。


千百年来所作极重罪业,

若人至心一忏悔者,

如是众罪,悉皆灭尽。


——《金光明经》


有的人听到“忏悔”二字,内心会生起抵触情绪。忏悔,大概被看成是件十分“丢脸”的事。


而且,自己平时都努力做个好人,好像没有什么需要去忏悔的。


之所以生起这种误解,是因为我们将忏悔与世间的“认错”混为一谈,不明白忏悔的真正内涵和意义。

图片

忏悔的目的,是为净除业障,扫清生命和修行路上的障碍。


不忏悔,意味着解脱之路,道阻且长,难以顺缘具足地前行。生不起惭愧心、忏悔心,这本身就是被无明障蔽的表现。


好比一件脏得漆黑的衣服,哪怕往上面倒再多墨水,也看不出多大变化。而一件十分洁净的衣服,即使只染上一些浮灰,也能瞧得分明。


我们要对自己的生命现状有清醒认识,不要高估所修善业,低估所造恶业,应精进修习忏悔,清净内心,遣除违缘。

图片

忏悔的内容,包括所造的一切罪业、烦恼和当下的生命状态。


只要还未究竟成佛,内心还有无明、执著、烦恼,身语意还在造轮回之因,就需要忏悔。


对照五戒十善,仔细检视日常的身语意行为,会发现《地藏经》中所说“南阎浮提众生,举心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 真实不虚,无半分夸大。


何况往昔生命中,我们也造作了无量无边的罪业。不记得,不代表不存在。若不至诚忏悔清净,那就意味着,未来必受果报。


现在有机缘修法时,不吃“忏悔药”,果报临头时,就没有“后悔药”可吃了。


连普贤菩萨这样的菩萨摩诃萨,都要“忏悔业障”,何况我等福薄障深的凡夫?


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普贤行愿品》


破除了“我不需要忏悔”“我没什么可忏悔”的错误想法,自然会对这一殊胜法门欢喜信受,对自己的生命负起责任。


图片



 如何做忏悔 



提示:您可以通过浏览器菜单选择“文件 → 打印 → 另存为 PDF”来保存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