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与智慧的区别
发布时间:2021-03-15 15:24:45 | 来源:就吃素
图片图片





【编者按】



 Love For Bei 

图片


你常感到与周围人的关系不和谐吗?你常感到缺少伙伴吗?你常感到没人可以信赖吗?你常感到与任何人都不亲密了吗?


如果你对以上问题的回答都是“经常如此”,那么,你很有可能是孤独的。那么,是否有治愈孤独的良药呢?心理学家认为“智慧”可以成为其中一种。


这里的智慧是指使用知识,经验,洞察力和对他人的同理心进行思考和行动的能力。根据已有研究,智慧是一种复杂的特质,包括亲社会行为的维度,如移情和同情、情绪调节、自我反思、接受不确定性和果断性之间的平衡


最新研究表明,孤独感与同情心和智慧的多个维度有关,孤独的人正是由于存在对自己和他人的负面偏见,从而导致回避社会交往的行为。


因此,虽然孤独和智慧虽然看似是不同的心理状态,但当一个人拥有智慧时,无论他是孤身一人,还是与其他人在一起,他都可能会对孤独感产生免疫力。


以上文字选自网络







01



 Love For Bei 

图片


图片



堪钦慈诚罗珠仁波切在《慧灯之光》系列中讲到:


据中国疾病预防中心精神卫生中心的一项报告显示:中国目前有超过一亿的精神病人。每年自杀人数为二十八万七千人,两百万人自杀未遂,焦虑症、孤独症、自闭症等精神疾病层出不穷……虽然我们可以找出工作压力、生活压力等其他理由,但如果深究其根源,用佛的方法来说,就是贪嗔痴三毒。


精神上的负面影响和金钱有关系,但金钱却无法解决这些问题,药物虽然可以缓解一些症状,但其副作用,也是不可小觑的。最安全有效的方法,就是通过修行去解决。







 02



 Love For Bei 

图片


图片



虽然修行的道路有八万四千条,但一般的法门却很难解决我们的问题。所以,我们就必须提纲携领、抓住重点。所谓“重点”,就是两个——智慧和方便。所谓方便,就是指方法。总而言之,就是以菩提心为中心,其他的方法都围绕在其周围。


如果有了菩提心,无论作什么都不为过;所谓智慧,就是证悟空性的智慧。能够拯救我们的,就是这两个。


除此之外,根本不存在什么救世主,也不存在什么挽救我们的其他方法。所以,我们要将自己的一切希望,都寄托在这两点上,通过它们,就能使我们获得自在。因此,我们必须要在菩提心上下功夫。









03



 Love For Bei 

图片


图片



 有些小乘的修法,是既严肃、又严格,在言行方面的要求也很高,但最终的效果却不是很理想,即使修到顶峰,也只不过是令自己获得了一种不究竟的解脱而已。


但在有了菩提心的前提下,虽然在行为方面没有小乘的要求那么保守、严格,可在比较开放的条件下,也可以获得远胜于小乘的结果——快速地获得究竟的解脱。


有了菩提心以后,还要具备“证悟空性的智慧”,才能将我们的我执彻底摧毁,但这是下一步的任务。就目前而言,我们虽然也可以修习空性,但从严格的要求来说,还是先不急于修空性,在将菩提心踏踏实实地修起来之后,再进入修空性的程序。






04



 Love For Bei 



图片



作为一个大乘修行人,应当将菩提心当作一生修行的重点。


千万不要认为在修习五加行的几个月中,念诵完十万遍发菩提心的偈颂,就算完成了修菩提心的任务,从此以后就万事大吉,可以与菩提心修法诀别,转而修习生起次第、圆满次第、大圆满等修法。


这是荒唐之至的愚蠢之念!要知道,在我们的一生当中,始终都不能离开菩提心的修法。


图片





文字:

配图:


选自《慧灯之光》系列

来自网络



图片

慈诚罗珠堪布



提示:您可以通过浏览器菜单选择“文件 → 打印 → 另存为 PDF”来保存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