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虚体质6个常见症状
发布时间:2020-12-12 07:00:16 | 来源:就吃素

图片

图片


常年手脚冰凉、精神萎靡气色差、稍微活动一下就乏累…总觉得身体不舒服,却说不上哪里出了问题,可能是体内阳气减少惹的祸。


我们常听中医谈阳气,那么何为“阳气”?它是我们身体里一切生命迹象的推动力,好比太阳是地球上一切生命的能量来源。


一般来说,活动的、上升的多为阳,相对静止的、下降的多为阴。体内的小太阳够不够火力,直接决定一个人的生存能力和生殖能力。


现代人由于环境、生活、工作的压力,都会造成阳气衰减。专家介绍,80%的现代人都阳气不足,很多疾病都可以说是阳气虚弱引发的。


阳虚体质6个常见症状

1、畏寒怕冷,抵抗力差 


这是阳虚最主要的症状。人体阳气不足,抵抗力下降,就会畏寒怕风、怕冷,手脚冰凉,对季节转换特别敏感,稍不注意就着凉感冒。


2、气色较差,精神欠佳 


没有感觉到自己生病,但脸色青白、灰暗、无光泽,不红润。


女性阳虚,面色往往发白、缺乏血色,且精神萎靡不振、少气懒言、月经不调;男性表现为腰部酸痛、精稀早泄等。


3、食欲不畅,容易腹泻 


食欲不好或大便稀薄、不成形,经常慢性腹泻;


特别是熬夜后、吃寒性食物后、劳累或受寒后就开始拉肚子,尤其以晨起腹泻多见,甚至大便中夹杂未消化食物。


当阳气不足时,进入胃中的食物就无法很好地消化,从而直接从肠道排出。


4、容易外感,鼻炎反复 


鼻炎不只是鼻子的问题,也不只是呼吸系统的问题,而是免疫力下降、正气不足在鼻部的体现。


鼻炎患者多在秋冬季或春季发作,一般会在晨起时加重,根本原因就是阳气不足,常表现为鼻流清涕。


5、容易疲劳,多汗多尿 


稍微一活动,哪怕上三层楼就会感觉心慌、气短,还特别容易出汗,夜尿频繁。


6、舌淡而胖,或有齿痕 


体内水分的消耗与代谢,取决于阳气的蒸腾作用。如果阳气衰微,对水液蒸腾消耗不足,则多余水分蓄积体内,导致舌体胖大。


舌体胖大,受牙齿挤压而出现齿痕。此外,阳气不足,不能鼓动脉管,所以脉象沉细无力。



五味龙眼洋参茶


此方为广东省中医院肾病研究室副主任医师,张蕾主任提供。

图片


材料:五味子5克,西洋参5克,龙眼肉5克,冰糖20克。(1-2人份)


做法:将五味子洗净,去杂质;西洋参浸透切片;龙眼肉洗净,去杂质,将冰糖打碎成屑。


将五味子、西洋参、龙眼肉、冰糖屑同放炖杯内,加入清水250毫升,放在武火上炖,再用文火炖煮25分钟即成。


功效:益气生津,养心安神。


想要改善阳气匮乏的情况,还有一种特别好的办法——洗澡。


不仅是简单的清洗,而是结合穴位按摩操对全身做一次保养,帮助阳气生发,驱除体内病气。


洗澡按摩,7个穴位补足阳气

洗澡时血液循环加快,体内阳气蒸腾,搭配按摩操,具有更好的补阳、护阳效果。


1、头顶:百会穴 

位于头顶正中间的百会穴是人体经脉的汇总之处,百脉之会,贯达全身。


图片


按揉百会穴能放松脑部神经、开窍醒脑、回阳固脱,也能缓解头晕、头痛、耳鸣、鼻塞等感冒症状,对保护大脑血管、预防脑中风也有一定好处。


2、耳后:翳风穴、风池穴 


耳朵后面常常是被大家忽略的清洁死角,但其实从耳后到枕骨附近分布着数个穴位。


比如翳风穴、风池穴等,能将流经的气血化为阳热风气,对落枕、失眠、眼睛疲劳、脑中风等都有缓解作用。


图片


3、腋下:极泉穴

 

气温回升让出汗变多,体味也会跟着加重。而腋下汗腺发达,是最容易产生臭味、藏匿病菌的部位之一,所以洗澡时一定不能忽略。


图片


腋窝顶端有极泉穴,归心经,适度揉搓腋窝,可以疏泄心火、宽胸理气、调理睡眠,并且减轻心悸、胸闷等症状。

4、肘窝:曲池穴 


肘窝是心经、心包经、肺经通行的部位,搓揉肘窝可以疏经络、通气血,保养心肺健康。


肘窝外侧还有曲池穴,能帮助调节血压,缓解发烧症状。


图片


5、肚脐:中脘穴 


肚脐与胃肠等消化系统联系紧密,围绕肚脐周围顺时针按揉,有促进肠胃蠕动、帮助消化的作用。


在肚脐正上方4寸的地方有中脘穴,按揉5分钟左右,能调降胃气、健脾消食。


提示:您可以通过浏览器菜单选择“文件 → 打印 → 另存为 PDF”来保存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