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
活多大岁数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生命的意义。 如果问:死亡,你怕吗?同样地,我再问你:回家,你欢喜吗?
古人说“视死如归”,死亡就等于回家,回家是应该欢喜呢?还是可怕呢?这就值得我们去省思和辨别了。 在佛教里,对于“死亡”的看法,认为人是死不了的,生死是循环的,转了一圈之后,还是会再转回来的。
死亡不可怕,但死法是值得计较
人生了要死,死了要生,这是必然的。只是我们人往往愚痴不懂。 其实,死亡并不是等到要死了的时候才知道,从出生的那一刻就知道会死亡。 同样的,死了以后又会再生。既然会再生,人又何必要悲伤呢? 所以,对于生死问题的看法,我们要重新估定它在人生里的价值。
人是死不了的,往生犹如移民
人是死不了的,就好像我们手上挂的念珠,一颗念珠、两颗念珠……当你拨数到一百零八颗的时候,它又会再回过头来。 生命也是如此,一个阶段连着一个阶段,就像是一颗一颗的念珠,所谓“六道轮回”,就是这个意义。
所以,面对死亡,我们应该要看得很平淡。 再说,也有的老人,觉得自己本身的“机械”老朽了,必须要更新,而希望死亡。
这就像衣服旧了,当然要换新的;房子坏了,当然要重建,人的死亡就如同换衣服,就如同重建房屋,不值得大惊小怪。 人之所以畏惧死亡,就是他不知道死亡以后要到哪里去,因为没有目标,所以感到畏惧。
假如你知道人死亡了以后,还会再来人间,就不怕了。像我,一再认为我还会再来做和尚。因为我有这样的目标,就不觉得死亡有什么可怕。 此外,我觉得人之害怕死亡,除了不知道自己死了要去哪里以外,还有一个关键,就是把这个身体的器官功能的停止当作是一种死亡,也就是说,身体能够活动叫生,身体不能活动、呼吸叫死。这是一般对生死的定义。 但是,从佛教的观点来看,生命是不死的,它只是以各种不同的形态存在而已。
生死之前,要先做好准备
当然,你要移民,也要知道自己的资本如何。
假如你的资本很多,到了另外一个地方,就可以购买华屋大厦,一样地享受荣华富贵;假如你的资本不足,移民到另外一个区域,穷愁潦倒也就在所难免。
另外,人对死亡会觉得可怕的原因,就是对“生”的不舍。
因为他在生的时候,一定有很多的亲人、很多熟悉的地方、很多知道的事物,甚至已经拥有了很多的财富。他觉得,这样一死,什么都不是我的了,所以就舍不得。
其实,人生不是所谓“一场空”的,在你本性里面拥有的功德财富,比留在世间上的家业财富更重要,都是你可以带走的。
也有的人害怕死亡,是担心死了以后,现生所有的关系都没有了,到了一个完全生疏的地方,这在佛门里叫“隔阴之迷”。因为换了一个身体,就等于换了一个国家、城市,所有的街道、商店、人事都不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