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共约:1900 字;预计阅读:5 分钟网络分享文章投稿链接(点击蓝字即可投稿)
他们致力于振兴佛教,在弘法生涯中不畏艰险;
他们曾经影响了世界,或者改变了我们;他们走近佛教历史,我们追忆无尽……
历代的高僧大德用尽一生,让佛教的智慧开示众生!尤其是几位大师的临终遗言,更是用生命最后的呐喊去试图警醒世人。
今日,一心收集了6位高僧的遗言,总共精炼了40个字,让我们一起缅怀高僧,从其一字一句中,品读人生……
虚云老和尚——“戒”
虚云长老一生遍走道场,重建六大名刹古寺,承前启后光大宗门。虚云老和尚在云居山茅棚示寂,临终嘱咐只有一个字——“戒”。
据《虚云和尚开示录》记载,他对弟子说完这个字之后,“合掌道珍重,诸人含泪而退”。大师圆寂之前,写了一首《辞世诗》,
诗言:少小离尘别故乡,天涯云水路茫茫。百年岁月垂垂老,几度沧桑得得忘。但教群迷登觉岸,敢辞微命入炉汤。众生无尽愿无尽,水月光中又一场。
启示虚云大师的最后开示只有一个“戒”字,戒的是什么?最该戒的就是欲望。烦恼多的人欲望多,欲望越多的人烦恼越多。无论什么事情,看淡一点,什么都不要挂在心上,那么你的烦恼就不会多。欲望是最深的陷阱,只有戒掉欲望,丢掉我们命运中的包袱,我们才能真正体验到生活之美。
弘一大师——“悲欣交集”

弘一大师临终绝笔写下了“悲欣交集”四个字,
“悲”是悲悯众生,大师往生是1942年,当时日寇侵略中国,生灵涂炭,全国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因此大师对于民众无限的悲悯,
“欣” 是欢欣、喜悦于自己终于修成正果,往生极乐。大师临终之前,还特别嘱咐:不要伤及蚂蚁,充分体现了这位大师的菩萨心扬。
启示做人,不要丢掉善良;世界可以混乱,内心,不可以肮脏。有些话,能不说就沉默,藏在心里更适合;有些伤,能不揭就不放下,无声忘记更明智;有些事,可以看透,但不要看破;有些人,可以看穿,但不要戳穿。印光大师——“恳切至诚”
“净土法门,别无奇特,只要恳切至诚,没有不蒙佛接引,带业往生。”
此后精神逐渐疲惫,体温降低。夜里一时半,大师从床上起坐说:“念佛见佛,决定生西。”说完,于是大声念佛。近五点左右时,在大众念佛声中,安详西逝。
启示如印光大师所开示的,念佛尚需“恳切至诚”,才会“蒙佛接引,带业往生”,何况是做人呢?生活,有起有伏,有得有失,失去什么,也不能失去真诚;人生,坎坎坷坷,忙忙碌碌,忘记什么,也不能忘记真诚。不论如何贫穷,怎样失意,都要长存一份真情,真诚待人;不管如何富裕,怎样得意,都不要泯灭良心与真情。
圣严法师——“本来没有我,生死皆可抛”
出身江苏贫农之家的圣严法师自喻为“风雪中的行脚僧”,被喻为稳定台湾人心的力量。
法师临终前曾留下遗言,身后,不发讣闻、不传供、不筑墓、不建塔、不立碑、不竖像、勿捡坚固子。务必以简约为庄严,切勿浪费铺张,
灵堂只挂一幅书家写的挽额“寂灭为乐”以作鼓励;恳辞花及挽联,唯念“南无阿弥陀佛”,同结莲邦净缘。
末后说偈:无事忙中老,空里有哭笑,本来没有我,生死皆可抛。
启示每一秒的生,就是下一秒的死,所以我们每天都在生死之间穿梭,生就是死,死就是生。人就是从无到有,再从有到无,珍惜当下才是最重要的。佛家讲生老病死皆属无常,既然无常,坦然接受,勇敢面对就是。
宣化上人——“我从虚空来,回到虚空去”
一代高僧宣化上人于美国洛杉矶圆寂,世寿78岁,慧灯遽殒,人天同悲。上人生时,既不要名,也不要利,临终遗言亦复如是:
“我走后你们可以诵《华严经》、念佛,你们要多少天就多少天,或者一个七,或者七个七。火化之后,把我的骨灰洒到虚空去;旁的事情我什么也不要,不要给我造什么塔,什么纪念馆。”
老和尚说:“我从虚空来,回到虚空去。”
启示宣化上人的临终开示,狠狠地给炫富者敲了警钟。俗话说,人炫耀什么往往就是缺少什么。与过分骄傲、自负、炫耀等一样,炫富者的行为恰恰暴露了自己的自卑和不安。真正有自信的人,是不需要通过外在的包装来达到自我满足的,而是追求内心的宁静与成长。物质之外,仍需内心的丰盈,将心灵的收获纳入财富的范畴—— 内心富足才是富贵。
本焕长老——“一辈子老老实实做事就好”
建寺安僧,筹集资金数亿元,兴修寺庙十几座。临终前,老和尚交待要荼毗,悼词也亲自改过了。
“不要念过多的溢美之词,不要那些花里胡哨的东西,就叫我一个修行人。”
老和尚对信众最后的开示是:“一辈子老老实实做事就好。”
启示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这句话到什么时候都不会过时!做人真诚、讲诚信方能无愧无悔,这才是人生的成功!奉劝喜欢忽悠的人,回头是岸!别在玩忽悠了!忽悠害人害己!
顶礼诸位高僧的临终开示,
祈愿高登莲品、乘愿再来,护佑众生吉祥安康、生活圆满!随喜分享,功德无量!
小互动
读完本文有什么心得体会?
欢迎留言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