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
我们总被教导要有怀疑精神
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
而对很多宗教信仰来说
疑 作为 信 的对立面,是被压制的
那么佛教是如何看待“疑”的呢?
本期讲堂,我们就来深入聊一聊这个话题
佛法看问题的出发点
““””
探讨佛法对“疑”的态度
首先需了解佛陀为众生
宣说正法的“出发点”是什么
希望将众生导向何方
“ 舍利弗,云何名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诸佛世尊欲令众生开佛知见、使得清净故,出现于世。欲示众生、佛之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悟佛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入佛知见道故,出现于世。 ”
——《妙法莲华经·方便品》
《法华经》中
佛陀对舍利弗尊者说的这段话
充分显示了诸佛菩萨
出现在这世间所为的“大事因缘”
是为众生开、示、悟、入佛的知见
即,引导众生开启、发现、证悟、成就
佛陀那样圆满的智慧和慈悲
因为这种圆满生命品质
在每个众生心中本自具足
无论流转至哪一道
真如本性从未增减、染净、生灭
当这一宝藏被开发出来
生命便恢复清净、自在的本来面目
从无尽轮回之苦中解脱出来
因此,佛法中对某个问题的
抉择、取舍标准就是:
对众生的觉醒、解脱是否有利
疑:根本烦恼之一
““””
佛法告诉我们
众生有六种根本烦恼
贪、嗔、痴、慢、疑、不正见
这六种烦恼会扰乱、障碍我们的心
体认生命和世界的实相
并推动我们不断造恶业、受苦果
沉溺在没完没了的生死轮回中,不得出离
“ 四烦恼六者,一贪,二嗔,三慢,四无明,五疑,六不正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