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心七要》广释(上)一一序言
发布时间:2020-05-03 22:01:38 | 来源:就吃素

图片

作者:恰卡瓦耶谢多杰大师

注释者:第一世蒋贡康楚仁波切

开示上师:太桥旦曾堪布

内容简介

释迦牟尼佛在《摄正法经》中说:欲获佛果者,唯当学一法。云何为一法,此乃菩提心。

佛法以菩提心为庄严,以菩提心为核心,以菩提心为根本,以菩提心为精髓。菩提心就是众生的本性。无始以来,此本性被妄想执着所遮盖,如乌云遮蔽了太阳,令众生枉受轮回之苦。要想恢复此本性,必须要有切实可行的方法。在藏传佛教各大教派中,最普遍、最确切、最有成效的菩提心修持法,就是《修心七要》。

《修心七要》传承于阿底峡尊者,作者是洽卡瓦·耶谢多杰大师,大师把修持菩提心的所有法教涵盖于七个要义之中。噶举传承无与伦比的大成就者第一世蒋贡康楚仁波切为《修心七要》撰著了一部释论——《大乘修心七要初学易入菩提之道》。如果说《修心七要》是一切佛法的精髓,那么蒋贡康楚仁波切的释论就是精髓中的精髓,尤其适合当今这个充满压力、迷惑茫然的时代。本书就是对这部释论的解释。

人生百年,只是无尽生命轮转中的一个片刻。在这个稍纵即逝的片刻,能遇到《大乘修心七要初学易入菩提之道》这部伟大的法典,是我们千载难逢的幸运。只要把握良机,依教奉行,必然能生起真实无伪的菩提心,即此一生,解脱轮回苦海,获得无上成就,广度如母众生。

图片

《修心七要》根本颂​

恰卡瓦尊者著

索达吉堪布译

顶礼大悲尊者(观世音菩萨)

当修前行法。

思诸法如梦,观心性无生,对治亦自解,

道体住普基,坐间修幻化。杂修二取舍,

彼二乘风息。三境毒善根。为促忆念彼,

诸威仪持颂,取次从自起。

罪满情器时,恶缘成觉道,报应皆归一,

于众修大恩。迷境观四身,空护为最上。

四行胜方便,所遇修道用。

总摄窍诀要,应修习五力,大乘死教言,

五力重威仪。诸法摄一要,二证取上首,

恒当依欢喜,能散即圆满。


​恒学三总义。转欲自稳重。不应说缺陷,

全莫思他过。先净重烦恼。断一切果求。

舍弃有毒食,莫学重义气。莫发粗恶语,

勿候险阻处,莫刺要害处,犏载莫移牛。

​不好强争先,断除诸邪命,天莫沦为魔,

为乐莫求苦。


​​诸瑜伽摄一,遇违缘修一,初后行二事,

二境皆应忍。舍命护二事,当学三种难,

取三主要因。修三无失坏,成就三无离,

于境修无偏,遍且深修习。于厉境恒修,

​不依赖他缘,今当修主要,不颠倒是非。

不时停时修,当坚定而修,以二观察解,

不好大喜功。不暴躁易怒,不喜怒无常,

莫追求声誉。

将此盛五浊,转为菩提道,窍诀甘露藏,

乃传自金洲。由昔修业醒,自众信为因,

能轻苦讥毁,请调我执教,今死亦无憾。


​​(太桥旦曾堪布开示录,欢迎大家转载与分享,转载请注明作者与出处。)

提示:您可以通过浏览器菜单选择“文件 → 打印 → 另存为 PDF”来保存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