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的分类
作者:生根活佛.仁孜尼马
眼识,是增上缘眼根(视觉器官)而生,自力能见色。我们能看到东西,并不是眼睛和眼根能见。如果把它们割出来放在一边,眼睛和眼根还能不能见呢?因此,是“识”能见。这个识又是从何处而来?是从心识那里来的。
耳识,是增上缘耳根而生,自力能听。我们听到声音并不是耳朵和耳根能听,而是“识”能听,因为如果你把耳朵割下来放在一边,它并不能听。
鼻识,是增上缘鼻根而生的识,自力能香。
舌识,是增上缘舌根而生,自力能味。
身识,是增上缘身根而生,自力能触。
第六意识,是增上缘意根而生,自力能法。
第七末那识,是意识的根本,其本质是恒审思量。它执取第八阿赖耶识的见分或其种子为我,引生起自我意识,又称为“我识”。它基本上类似一种我执的作用,由此形成烦恼的根本。末那识能染蓄污秽,故被称为“染污识”;也是缘起烦恼的识,称为“烦恼识”。
第八阿赖耶识,其性质是无记(非善非恶,叫作无记)的,它是意识之王。阿赖耶识能留藏习气,就像一块地,有善的种子,也有恶的种子,是一切习气的种子所依存之地。阿赖耶识的功能是了别对境自体。
于阿赖耶识上积集的习气,即烦恼障,它从何而来呢?诸法的本性是空,自性是明。空明无二的如来藏是原始清净、没有染污、谁也没有办法改变的,它有显现万物的功能。在这个功能里,也有显现我痴的功能及种子。我痴就是俱生无明,俱生无明带来第六识。第六识对诸法本性空、自性明之间产生了能取和所取、精神和物质、意识和外境的念头。实际上,空以外并没有物质的东西,意识以外也没有外境。当俱生无明的力量越来越大时,偶然会出现一刹那的意识,它去摇动第七识末那识,末那识就出现了。无始以来,俱生无明里埋藏的我痴中产生“我”和“我的”的念头,堕入二相虚幻以及二取分别,就是人我执和法我执。“人我执”就是执着自己的五蕴之一为我;而这个“我”是个永恒不变、独一、清净、快乐的,这样跟自己带来了法我执。“法我执”就是执着外境,会对外境产生“我的”念头,譬如,我的房子,我的家庭,我的一切等,给自己带来了烦恼障。这些烦恼障积集在第八识阿赖耶识之上。
积集在阿赖耶识上的习气是无记(非善非恶)的业,它们在没有熟透之前不会空耗。纯洁善根的习气不会积集在阿赖耶识上——因为末那识需要转变为涅槃的识,但纯洁的善根不用去转变。纯洁的善根积集在原始智慧上,它可以对治烦恼和末那识。纯洁的善根是从阿赖耶识与如来藏的明慧性中来,它在没有熟透之前也一样不会空耗。阿赖耶识是外境和内心等一切的因。末那识如云,六识如雨,业如江水,阿赖耶识如大海。
当修习者心中产生第一刹那意识时,要立即止住念头,不让第二刹那意识生起,而是将刚才的意识放松在阿赖耶识上,那时所有的烦恼自会解脱,这被称为一刹那解脱,也叫碰头铲除解脱法。在意识和末那识启发时自我解脱,称为第二刹那解脱。我们知道寻思是心的功能,寻思时会显现贪、嗔等错乱的心,但纯洁的善根可以制服寻思,那时侯,寻思的罪障就不会积集在第八识中,就像打破水瓶后瓶里不再会积集水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