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的作用与价值,就在于它能够沉淀世间的烦恼,能够净化世间的烦恼。如果我们学佛数年,烦恼来了却不能对治,学佛有什么用呢?用现在的话讲,就是理论不能联系实际。
将修行落实于当下
将佛法融化于世间
将个人融化于大众
这是修习生活禅的四个要点、四句口诀,也是在家学佛人应有的心态。01
将信仰落实于生活“将信仰落实于生活”,这句话随便说说容易,可实际做起来比念经打坐、烧香磕头不知要难多少倍!你怎样把信仰落实在生活当中,或者说你怎样在生活中去把佛法的精神体现出来,这是硬功夫。佛法的引导方式正日趋多元化,有些引导是针对具体问题的,如果不注意这一点把它一般化了,推而广之就会出问题。因为用一种方式讲某个问题,它总是有一定的时间、环境、人物作为讲话的出发点。比如我今天讲素菜馆不必设佛堂,是在特定的环境下讲的,能不能用到寺院里去呢?不能!在寺院里,宗教气氛一定要浓,你们到那里去才会有感受,如果寺院里也不供菩萨了,你就不会去了,如果寺院里也没有宗教气氛了,那它的定位就错了。在家居士都有家庭、有亲人、有工作,也就是说都有自己的社会责任与义务。在家学佛就是要把你的信仰和家庭、社会的责任与义务结合起来,把两者融化成一体,成为不二法门,这是关键!学佛学到自觉的程度很不容易。早晚打坐几支香、念几个钟头的佛号,念几个钟头的经文,那还算容易,唯独把信仰落实于生活当中不容易,但这正是我们修行的着力处啊!
02
将修行落实于当下我们的思想往往不是想过去就是想未来,今天的事很少想,当下的事想得更少,总是在追悔昨天或幻想明天,这就是脱离实际。要知道,一切事情,不管未来的路有多长,当下是基础,今天是基础。明天你赚一百万,是从今天赚一份钱开始的,如果今天这一分钱你不赚,明天的一百万你别想得到。你说明天我要走多少多少里路,今天我寸步不移,行吗?所以说,抓住当下就是抓住机遇,不晓得抓往当下的人,永远都抓不住机遇!修行也是这样。着力照顾当下的心念,清明自觉,清净无染。分分秒秒如此,心心念念如此。久而久之,就能把握自己,灵明觉照,当下自觉,当下自在。我们不是为学佛而学佛,佛法也不是为佛法而佛法,佛法是一种教化,它是希望将众生教而化之,光教了不化没有用。什么是化呢?化就是改变。现在不是在讲什么电器化啦、现代化啦,这个化就是改变旧的面貌、实现新的面貌。“化”有两重意思,一是动词,一是名词,名词是动词的结果,先“教”而后达到目标,那就是“化”了。“化”要从当下开始,在当下来展现,离开当下去谈“化”,寄希望于将来的“化”、死后的“化”,都是说食不饱的。03
将佛法融化于世间将佛法融化于世间,作为在家学佛的人来说,首先是要建立一个佛化的家庭。这里大家别误会了,建立佛化的家庭,并不是说家里供满了菩萨就是佛化家庭,而是在家庭里充满了佛教的精神,有礼让,有关怀,有爱心,这才是佛化家庭的内涵。小孩看到母亲来了,赶快迎上去;母亲看到小孩来了,赶快亲两下,这就是爱心,这就是佛化家庭的精神。看到小孩都不理,“你别打我的闲岔,我正念佛呢!”这行吗?要有爱心,还要学会用佛法来净化家庭。因为我们的爱心往往是一种很狭隘的情执,你要把这种爱心提升到慈悲的精神上来,把爱心扩展开来,由近及远地扩展到更多的人身上,它就不是情执而是慈悲了。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对他人有爱心,对他人有感恩的心,对他人有关怀的心,而这种关怀也好,爱心也好,感恩也好,都没有任何目的,是本当如此的,这就是佛法的精神。如果每个人都这样去做,家庭一定不会有矛盾,一定是个团结、和睦、幸福、佛化的家庭。你别看有些人不信佛,家庭生活却非常融洽,那也是在体现一种善的精神,善法在他的家庭生活中体现出来了。一个佛化的家庭,一定是个非常清净的家庭,一定是妻子守妻子的责任和义务,丈夫守丈夫的责任和义务,父母、子女各尽其责、各得其所,那必然是一个和睦的家庭。我们学佛要以佛法的心态来学佛,如果以世间的心态来学佛就是理论脱离实际,以佛法的心态来学佛就是解行相应。行什么呢?行我懂得的那点东西,行我知道的那点东西,如果你知道的那点东西而不去行,那永远都是理论脱离实际。想吃,你不去动嘴,你肚子永远是空的;你说这个茶好啊!好啊!就是不去喝,你总是干渴的!
04
将个人融化于大众最后一点,就是将个人融化于大众。讲这句话,几个字脱口而出,很容易,但是落实起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也不能完全做到,也只是高山仰止,朝这个方向努力而已!这是很难的事情。将个人融化于大众,就是要时时刻刻知道一个人来到这个世间,没有一分一秒、一呼一吸的时间离开了大众、离开了社会。我们仔细想想,我们每个人都只能尽那么一点点责任,那么其它种种责任靠谁去尽呢?比如说,我们的车一出门就有一条路,走到哪里都有路,谁给我们创造的呢?是大众!什么事情都由我们自己去做,行不行呢?不行!社会是整体的、互相依赖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滴水难成河,独木难成林,这是个简单的道理,认真体会落实就不简单了。那么,将个人融化于大众的精神是什么?就是时时刻刻对大众怀有感恩之心、报恩之心。认识的人,不认识的人,都对我有恩,我都要对他们感恩。我们不能搞个人英雄主义,唯我独尊,我执太重。越是把自己想得渺小的人,可能越是有力量的人;越是有力量的人,一般总是越谦虚。而那些总觉得自己了不起的人,往往是没有力量的人;因为没有力量,才会装得自己有力量。什么人有力量呢?就是能够真正和群众打成一片的人,能够真正走群众路线的人。用佛教的话来说,就是时时不要脱离众生。佛陀曾讲过:佛在僧数,佛是大众的一分子。前面讲的四句话,把佛教的一切修行都包括进去了。这四句从原则上讲,出家人、在家人都通用,但在具体操作上,出家人有出家人的操作方法,在家人有在家人的操作方法,但是其精神是一以贯之的。↓↓↓ 点击"阅读原文" 【与百万佛友共修禅】